|
武漢一高校大學生創業者李軍(假名)曾在身邊看到過“畢業即拆伙”的例子:在公司隔邻,一名同城“985”高校學生創減肥茶推薦,業者帶著團隊打拼了3年,從創業孵化器搬到了光谷大廈,公司已有了10余名員工。
臨近畢業時,創始人接到了一門第界百強企業的年薪60萬元的邀請,決定離開公司。主心骨一走,公司不到一個月就闭幕了。隔邻辦公室到現在還堆著他們未拿走的雜物。
記者採訪多位創業導師時,他們都近乎一致地認為,“創業大學生畢業拆伙的現象極為广泛。這些誕生於象牙塔裡的學生創業團隊,在‘大魚吃小魚’的市場競爭中難以扎根成長,歷經掙扎,畢業季反倒成為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。”
創業熱潮在校園涌動,創業追夢暗地里更需冷靜思虑:中國大學生合股人若何實現從校園到社會的“存亡超過”,從而在社會上站穩腳跟?
“安身專業領域,各司其職”
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博士生范小虎花了3年時間,終於啃下了武漢智能家居行業的“硬骨頭”。
2011年,范小虎考入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,結識了謝屈波等3位年齡相仿、志趣相投的博士生同學,上課之余,大師一块儿吃飯、唱歌、聊技術、聊人生,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侪。
3年後,一則google高價收購某智能家居公司的動静讓他們深受啟發,“這不恰是我們的钻研領域嗎?”經過屡次商議論証,4人決定針對老年群體打造一款智能家居系統,並建立武漢博虎科技有限公司。
“博虎”是公司兩位主創——謝屈波和范小虎名字的組合。主創團隊4個人各有所長。謝屈波曾將一個創業公司做到了上市﹔此外兩人在國外讀博士後,把握著行業領域前沿動態﹔而范小虎自稱為“劉備”,能將一幫“大將”聚在一块儿戰斗。
范小虎認為,項目能穩定地運行下去,重要缘由在於他們安身專業領域,各司其職,做團隊每個人最擅長的事變。“這個行業的水有多深,我們4個人都已經摸透了”。
經過3年的發展,博虎科技渐渐確定以年輕人、大型醫院、養老院企業為目標客戶群體,年收入冲破百萬元。范小虎也被評為“2017年武漢創業十佳大學生”,入選“3551光谷人材計劃”。
武漢科技大學2011級修建學專業的郭廣欣在選擇創業項目時,同樣考慮到了專業匹配的問題。
2015年,郭廣欣組建了3人團隊,建立武漢眾果科技有限公司。他負責軟件開發與設計,此外兩人一人擅長運營,一人主管銷售。
他們的創業項目是自助式攝影室。上大四時,郭廣欣結合本身的專業布景,開發出單反相機聲控摄影感應模塊設備,隻需擺好姿勢,喊出号令,顯示屏便出現對應的照片。
這一技術改進極大地“解決了行業痛點”。本来必要遙控器節制拍攝,很是影響照片美觀性,現在雙手從遙控器中解放出來。“憑借專業能力,我們要在同業中做最有技術優勢的。”郭廣欣說。
2018年11月,公司新場地裝修完成,團隊也獲患了全國創業大賽銀獎,公司則被評為武漢2018年度科技“小伟人”企業。
在華中師范大學2012級動漫專業的黃子豪看來,“團隊要走得遠,不僅要安身於專業,更要注重對准市場”。上大四時,他組建動畫建造團隊,以後建立木子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因動畫建造本錢高,學校師生很難消費得起,但開初扎根學校,一旦脫離這個群體便難以保存。“有老師找我們做動畫時,我們爽性不收錢”。
市場調研顯示,大多數畫師喜歡畫人物,但實際上人物崗位是飽和的,真实的市場缺口是場景建造,“我們主打技術過硬的美術外包”,這恰是木子嵐團隊的強項。
“不少大學生創業團隊沒能在一個細分領域中提高市場競爭力。”黃子豪說,“就我們公司而言,外面不少做動畫的公司綜合實力很強,但在場景建造這個細分領域我們可能比他們強。這就是我們的創業公司的安身點。”
木子嵐以動漫美術為主營業務,參與多個動周遊戲項目藝術建造。在中國最大的動漫類美術外包平台“米花師”上,木子嵐已經做到全國第二。
“找合股人比找對象更首要”
“做社團和創業有不少相通的处所。”范小虎把本身的創業淵源追溯到了讀本科時創建學生社團的經歷。
大二那年,自幼愛好跆拳道的范小虎創辦了山東大學跆拳道協會,發展到7個學校,從社團辦理、業務拓展、校外參賽,范小虎覺得“就像拓展分公司一樣”。他曾帶領這個复活社團在全校400多個學生社團中脫穎而出,獲得十佳社團稱號。
一次事務讓范小虎第一次體會到合股人的首要性。在跆拳道比賽前一天,黑帶二段的他失慎腿骨骨折,無法參加比賽。禍不單行,因在醫院休養,無法按時與贊助商家簽約,一項社團贊助費也泡了湯。
“大學期間的這些小跟頭還是要扛得起的。”他決定在骨折37天後的學校迎新活動中登台演出,腿上纏著繃帶,朋侪幫忙攙扶著去演出現場。在台上,互助的火伴寂静地扶住他,表演取患了不测的樂成。
“創業比辦跆拳道社團加倍復雜,未來可能碰到的不测也會更多。”范小虎記得,有一次,在簽融資合同的前一天,對方公司破產,投資項目瞬間泡湯﹔年前公司賬面上一分錢也沒有,幾個合股人從家裡拿錢,才勉強發了員工工資。
“有時候一個人單打獨斗未必就好,有一群跟你一块儿打拼的火伴,在碰到困難時才不會伶仃無援。”范小虎一開始就大白得找個靠譜的火伴一块儿創業。
選擇創業合股人時,他邀請了相熟的同學,4個人的專業能力、為人處事都相互领會。他認為,“找到窘境時出現的朋侪”才是創業合股人的最好選擇。
他算了筆賬:天天早上出門前和女朋侪說不了1個小時的話,晚上9點多放工後又不到兩個小時,中間有8個多小時要和合股人待在一块儿。
“找創業合股人比找對象都首要。” 他笑道。
“志同志合”也是郭廣欣尋找合股人的標准。“三個學修建的火伴”性情上合得來,都大白合股人的首要性,郭廣欣記得有位合股人曾說過:“若是一個人開個小公司,那拿100%股權也沒太大意義,但若合股瑜珈褲,人一块儿水彩,齊心協利巴公司做大做強,我即使佔有少许股分,也夠多了。”
在股分問題上,郭廣欣佔有公司最大股分,其他兩人毫無異議。“一個人再厲害,畢竟能力是有限的,大師一块儿發力便可以把公司推到更高的級別。”郭廣欣說。
權責明確規避糾紛
范小虎在合股人的股權分派上有本身的一套辦法:“起首合股人之間的權責长处必定要明確,白紙黑字紅章都要有,並且有動態適應調節機制。”比方,4位股東雖然股權等分,但都有相應的銷售任務,完成每單業務均可以單獨拿提成,遵守多勞多得的原則。“合股人之間的长处,隻要股分、利潤分得合情公道,大師一块儿互助都會舒畅”。
這一點,與郭廣欣不謀而合。
建立公司前,郭廣欣對若何分派股權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觀點,他查閱了大量相關資料,咨詢了同校獲得千萬元融資的創業學長,最終將股分分為1︰2︰7。
他晓得大學生創業公司起步常碰到的問題是:一味地講哥們義氣,合股人之間等分股權,缺少重要決策人,到公司發展後期因意見分歧而一拍兩散的事變很是广泛。郭廣欣認為,在決策中有一個能拍板的人至關首要。
公司剛建立不久,郭廣欣想招人擴充業務,但其他兩位股東覺得業務還不可熟,可以節省新員工的費用,讓每個人多承擔部門事情。郭廣欣把股東聚在一块儿,給大師算了筆賬,“一個中級業務員8個小時事情可以帶來2000元,一旦我們增长了他的事情量,既要做業務,又要負責低級推廣,業務收益為1000元,而低級推廣隻能帶來100元收益,那為什麼不花500元再雇一個人呢?”用理論和模子數據阐發,郭廣欣最終拍板為公司雇用了7人。
為了規避长处糾紛,黃子豪創業至今一向是個人獨資,“我一個人攤風險,賺了錢是公司的,虧錢了我照樣給大師發工資”。他認為,在庞大的社會壓力眼前,創業之初的熱情是極轻易消失的,是以沒有把股分搞得太復雜。
華中師范美容整形,大學創業導師丁玉斌發現,大學生創業團隊合股人大可能是同學、朋侪,這些本来很親密的關系有的後來反而成為抵牾的導火線。在項目發展階段,有些人能不要酬勞地一块儿奮斗,但有了必定成績後卻拆伙了。
他介紹,曾有一個3人的創業裝修團隊,在公司拿到80萬元的單子後,一個負責現場施工的合股人提出分錢,拿走了20萬元現金,保存了部門股分分紅,離開了公司。
武漢理工大學創業學院院長趙北平建議,大學生創業要事先定好遊戲規則。在股權、表決權設計上制订相應的規章轨制,確定焦點人物,掌控企業辦理的規律,構成較成熟的企業架構,從而維系創業團隊的運轉。
在大陸、台灣兩岸高校創新創業論壇中,台灣中華大學創新育成中間資深經理許文川曾說,“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並不是鼓勵大學生一個人創業。若是大學生一個人創新創業很是辛劳,那麼要鼓勵團隊創業,特别是鼓勵學生跨系部、跨學院組建團隊,提高創新創業資源互補性與抗波折能力。”
他舉了個例子,如在有的高校創新創業團隊中,有人是學商業辦理的,對財務比較敏感﹔有的是機電學院的學生,對技術比較精晓﹔還有的來自辦理學院、人文學院等,要讓每個學生的專業能力在創新創業中获得充实發揮。隻有每名大學生晓得本身的長處與短處是什麼,在一個團隊中所有的短處才有可能變成長處。
那麼在團隊作戰中,若何增強大學生創業合股人的凝结力?
丁玉斌認為,關鍵在於主創大學生的辦理伶俐。這请求大學生辦理者既要具備較強的領導能力,還要有團隊建設能力。掌舵人需具備的業務能力、財務能力和社交能力是書本上學不到的,必要創業大學生擁有足夠的信念,社會也有足夠的寬容,讓大學生創業者在試錯中试探與學習,與團隊合股人配合成長。
劉振興 楊潔 中國青年報·中國青年網記者 雷宇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