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新華社广州6月20日電(记者徐弘毅)台胞林璟均至今保存着一個银色的手按式计数器。12年前,36岁的他持续数月在广州几個商圈蹲點,记实人流量。
現在,林璟均的“台北天母甜甜圈”在广州有5間門店,此中1間還特地辟為广州台灣青年之家的勾當园地。這位“老台青”不但实現了本身登岸創業的空想,還协助愈来愈多的“新台青”追梦、筑梦、圆梦。
圖為林璟均在自家甜甜圈“中心厨房”門前。新華社记者徐弘毅摄
2006年,林璟均考取了暨南大學的非整日制法學博士班。在羊城肄業之余,他穿行大街冷巷,“偶得”創業點子。
“應當有很大市場!”林璟均立即把设法奉告在治療頸椎病,台北開甜甜圈店的朋侪,但對方却并没有樂趣。思考再三,他决议掌控機遇,靠本身打入广州市場。
那年11月起头,林璟均每個月都從台北到广州。彼時两岸周全“三通”還没有实現,他要取道澳門入境,再從珠海轉車到广州。林璟均對峙持续8個月来往两岸,在广州各大商圈做市場调研,在街邊记实人流量,經常一待就是一成天。
隔年11月,林璟均的第一間“台北天母甜甜圈”門店在广州正式開業。他的奇迹一步一步走上正轨,如今,除广州5間門店外,深圳、汕头、哈尔滨還各有1間門店。
現在,林璟均的甜甜圈烘焙坊不但是一間“網红店”,更是一所“梦工廠”。這間160平方米的烘焙坊位于暨南大學四周一個小區里,林璟均和同事在這里烘焙甜甜圈的同時,還辟屏東當鋪,出一泰半區域安插沙發和桌椅,作為咖啡馆和辦公區。林璟均将它定名為“食验书房”。
圖為林璟均展現自家建造的甜甜圈。新華社记者徐弘毅摄
這間“书房”,是很多台灣青年在广州的第一個“家”。
2014年,林璟均被選广州台协青年會會长。那時,台协青年會的成員以“台商二代”為主。“台青其实不都是台商,他们另有许可能是就業、就學的年青人。”林璟均起头思虑,若何能讓其他在本地進修、事情、糊口的台灣青年也聚合起来,更好地融入广州。
他和几位創業台青一道倡议建立广州台灣青年之家,租下了這個商店,谋划起這個特别的“家”。
最月朔两年里,“食验书房”每一個月都举行台青联谊晚饭,很多在广州的台灣青年得以了解、订交。厥後還约请大陸老友参加,交情愈结愈深。
林璟均手機上有個微信群,是他為便利在广州的台青互相联结而建的,已堆集了340多位成員。“碰到糊口、奇迹上的問题,咱们城市在群里相互答疑。”他說,“新来广州的台青會被大師约请進群,這里是咱们配合的網上家园。”
圖為新颖出炉的甜甜圈。新華社记者徐弘毅摄
跟着“公共創業、万众立异”理念深刻人心,愈来愈多台灣青年来到大陸創業,广州台灣青年之家在本地率先展開台灣青年創業教导。
作為广州台灣青年之家的教导會长,林璟均身體力行投入教导,并且把本身的烘焙坊開放给從事餐饮創業的台青團队利用。
今朝,林璟均已教导過8個台青創業團队。創業布满酸甜苦辣,也并不是每一個項目都能承受住市場磨练,但他始终站在年青人身旁教授履历、加油鼓劲。“我履历過的阶段,新来的台青城市渐渐履历。鼓動勉励他们撑下去,是我一向留下做教导事情的一個缘由。”
降酸茶,
“我回台灣做分享的時辰,經常對年青人說,創業要選择符合的处所,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北上广深,成都、武汉如今也有不少機遇。”他說,“大陸各系統家具,地對台灣青年很是友爱,如今都有辦事台灣青年創業的機構。”
近来,林璟均又多了一個新身份——台灣辅仁大學广东校友會會长。该校友會客岁11月建立,今朝有成員140多人。“不但有台灣校友,另有10多位陸生校友。两岸校友有着配合的回想,向心力强,大師‘鱼帮水、水帮保健飲品推薦,鱼’。” |
|